► 文 观察者网 阮佳琪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大幅改组国务院,包括大批对华政策工作人员被“优化”,一顿操作把美国人看不会了。
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媒《华盛顿邮报》援引多名现任及前任美官员的话报道称,上周五(11日)启动的美国务院全面重组,精简1300多名人员的同时,还整合了部分办公室。
据报道,其中,一些涉华政策的办公室原本承担着两项关键职能:一是制定美国针对北京在亚洲所谓“挑衅”行动的外交应对策略;二是处理与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事务,涵盖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
尽管美国务院一名发言人为此次调整辩解,称关键任务职能将被整合到国务院的其他部门,并指被整合部门职能存在过时、冗余问题。
但上述官员仍拿中国说事,声称此次被裁人员多为拥有多年专业经验的公务员,中国将会从中“受益”。他们渲染威胁称,在特朗普激进关税政策余波未平,以及中国极力拉拢该地区国家的背景下,削减国务院的行为只会让中方在全球影响力竞争中抢占先机。
拜登时期在国务院负责中国事务的副主任亨丽埃塔·莱文(Henrietta Levin)觉得百思不得其解,“尽管鲁比奥(上任时)宣称中国是他的‘首要任务’,但从在印太地区与中国竞争的角度来看,看到国务院裁撤一些最关键事务的团队,实在是人非常费解。”
当地时间7月10日,鲁比奥出席东盟外长会 美国务院视频截图
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国务院开始裁员美国1350多名本土员工,涉及1107名文职人员和246名驻美外事官员。根据一名国务院高级官员的说法,包括自愿离职人员在内,本次裁员总数将接近3000人,占美国务院本土员工总数的近六分之一。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此次裁员是美国务院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轮裁员,受影响的包括负责全球妇女问题和美国软实力倡议的外交官,以及负责化学武器政策和多边核外交的人员。
美国务院方面声称,此举是为了消除“机构臃肿”并根除低效问题。但批评者认为,此举将削弱美国在海外捍卫和促进自身利益的能力。
在涉华方面,据上述官员们透露,此次被裁撤的部门中,包括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局下属的多边事务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管理美国与东盟成员国的交往,并协调针对中国在南海地区所谓“挑衅”行为的外交应对。
同样被裁撤的还有南亚与中亚事务局下属的安全与跨国事务办公室。该办公室负责处理数亿美元的对外援助项目,还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涉及的技术与安全问题上具备专业能力。
此外,包括一名量子物理学博士在内的两名量子技术专家,以及三名人工智能专家被解雇。网络空间与数字政策局中负责协调美国与伙伴国合作,以阻碍中国在人工智能、5G无线技术及全球数据政策领域占据优势的团队,其成员也多数被裁。
甚至就在上周,鲁比奥首次访问亚洲、参加马来西亚东盟外长会期间,那些负责协调与伙伴国政策互动、并为鲁比奥起草讲话要点的工作人员,也在裁撤之列。
一名了解削减措施的官员向美媒抱怨道,“科技是与中美整体竞争的核心,人工智能更是基础。这么做,是在掏空与中国开展科技竞争的核心力量。”
另一名美官员也煞有其事称,在中方通过基础设施项目,试图逐个拉拢美国在东南亚伙伴国之际,此时关闭旨在协调地区应对措施的多边事务办公室,“只会正中中国下怀”(they’ll be playing into China’s hand)。
“削减对外援助、裁撤哪些知道如何在这一关键地区开展工作的外交官,无异于投降。”来自拜登任上的前白宫亚洲政策助手米拉·拉普-胡珀(Mira Rapp-Hooper)则言辞更为尖锐。
她扬言,应对中国在该地区军事和经济所谓“胁迫”的最有效办法,仍是与周边国家强化联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美中竞争并非在双边真空中发生”。
裁员当天,离职员工在国务院大楼外拥抱痛哭 《纽约邮报》视频截图
而按照美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的说法,此次裁撤并非完全取消这些职能,而是更多地进行整合。他举例说,南海相关问题曾由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局内的三个不同部门处理,“这有什么意义呢?”
报道称,原本由多边事务办公室负责的亚洲国家对外援助,如今这一职责将移交给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局下属的地区与安全政策事务办公室。该办公室还将牵头协调地区安全问题及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的政策合作。
另据一名国会助手透露,与东盟相关的职能,将移交至位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东盟特派团办公室。另一个负责东南亚海事问题的办公室将并入新成立的东南亚事务办公室,该办公室还将负责与东南亚国家就南海问题开展双边接触。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部分官员所谓“协调应对中国”的说辞,本质上仍是美国长期以来在亚太地区制造阵营对立、挑起紧张局势的惯常伎俩。
从炒作所谓“中国科技威胁”到在南海问题上搬弄是非,从拼凑军事同盟到干扰地区国家间的正常合作,美国的种种行径,恰恰是在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根基,损害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
对于美方故意挑起地区紧张局势,我多部门已严正声明,中方敦促美方切实尊重地区国家维护和平稳定的努力,停止蓄意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环境,渲染冲突对抗、加剧地区局势紧张。中方将与地区国家一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损害亚太、反对把地缘冲突引入亚太、反对任何国家任何势力在这里生战生乱。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2025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王毅全面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强调双方应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和行动。希望美方以客观、理性、务实态度看待中国,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华政策,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共同找到一条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延伸阅读
中美外长会面 鲁比奥仍被中方制裁无法踏入中国对美国来说,挠头的事儿不少。
该会,终须会!
7月11日下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外长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
7月11日,王毅在吉隆坡会见鲁比奥,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图:外交部网站
当看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旗下新媒体账号“玉渊谭天”发布出这一消息的时刻,感觉此前一天一些外媒、一些人紧张兮兮地问询,似乎到了该略微松弛的时刻!
1
7月8日,即有媒体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这一场合询问外交部发言人,在吉隆坡举行的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王毅是否会见鲁比奥?”。
当时,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我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而在东盟外长会等一系列会议召开期间,王毅在吉隆坡会见了越南副总理兼外长裴青山、日本外相岩屋毅、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外交负责人图希德、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泰国外长玛里、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布拉索昆、马来西亚外长穆罕默德等等各国外交部门“掌门人”。
7月10日,王毅出席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 图:外交部
包括出席中日韩外长会时,亦有媒体在分析甚至猜测,王毅究竟是否会会见鲁比奥。
中美外长如果在吉隆坡碰头,当然是重头戏!
这一点,没得说!
回看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以来,鲁比奥是中美之间一个有意思的存在。因为他上任国务卿以前,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期间,遭到中方制裁——
至目前为止,这一制裁尚未取消。也正因此,鲁比奥目前无法踏入中国领土。
这样的情况下,是否给鲁比奥的外交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呢?
但有一点,中美之间此前并不是没有高阶层官员因为对方的制裁,而无法踏入对方领土之事发生。怎么处理,也有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在第三国先会面的情况。
当然,这种情况,此前曾发生在美国对中国制裁方面。如今,鲁比奥既然被中方制裁,则循美国当年之例,中国在尚未对鲁比奥取消制裁的情况下,由中美外长在吉隆坡见面,这一安排看来挺妥当。
有媒体报道称,这是王毅与鲁比奥首次见面。
当然,在鲁比奥担任国务卿以后,曾与王毅通电话!
由此可知,中国方面是公事公办。既然鲁比奥是美国国务卿,而中美有外交关系,那么,在相应的场合见面,外交层面的礼数中方不会丢。
但就对鲁比奥个人来说,则该有的措施,在制裁取消以前,当然还得维持。
即便如此,看央视传出的画面,王毅与鲁比奥的对谈,显示的也是中方充分秉持对等,来进行对话。
那么,如果下一步,美国总统特朗普当真应邀访华,作为国务卿的鲁比奥是否得谋求也来华,或者他采取其他变通手段,比如不进入中国境内?还是本人做出让步,希望中国尽快取消对他的制裁?不妨拭目以待!
2
在王毅、鲁比奥会晤之前,中俄、美俄外长各自的双边会晤已经进行。
7月10日,王毅在吉隆坡会见外长拉夫罗夫 图:外交部网站
中俄外长会晤期间,传出一个花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可以用中俄外长名字的组合“王拉夫”(谐音为“One Love”)描述中俄合作。
据新华社旗下参考消息援引外媒报道称,扎哈罗娃在“电报”社交平台上写道:“俄罗斯和中国,就是#王拉夫。”她同时附上了中国外长王毅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吉隆坡举行的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期间拍摄的合照。
海叔要说,扎哈罗娃的说法,当然只是她的一家之言。既然是发在社交媒体,而又不是发在俄罗斯外交部网页,则当然是给她乐意给的特定的网络受众去看的。
不过,单论中俄关系,按照新华社的报道来看,在谈及伊朗核问题时,双方交换了意见。王毅表示:“武力换不来和平,施压不解决问题,对话谈判才是根本出路。中方重视伊方不寻求发展核武器的承诺,也尊重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享有的和平利用核能权利。”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 图:资料
当然,此后王毅所说,“中俄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重要参与方,应继续加强战略协作,推动伊核问题政治外交解决进程,共同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推动中东地区早日实现和平稳定”,其实有些意蕴。
要知道,这次中俄外长出席的可是与东盟有关的会议。此前,有报道称,中俄已同意成为《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的签署国,而美国目前正在就是否签署该条约进行审查。
如果在东南亚率先搞出“无核”,当然是人类社会的幸事。
值得注意的是,距离东南亚不远的大洋洲,原本由于美英澳三方搞出的“奥库斯”,也就是要把美英淘汰的核潜艇送到澳大利亚军队手里,使得周边反对声颇大。无论是处于大洋洲的新西兰,还是处于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尼等国,都有所不满。
最近,据称“奥库斯”离破产已经不远。
而原本号称要在“奥库斯”中发挥作用的英国,自身都在寻求法国提供“核保护伞”。海叔认为,英国最好消停一点儿,别总是拿着拥核国的名义到处颐指气使。
比如就伊朗核问题而言,最好听听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意见。
3
在吉隆坡,还得看美俄外长会晤。
在特朗普再次上台以后,对俄乌问题的政策是有较大改变的。而此际,当拉夫罗夫与鲁比奥在吉隆坡会晤,海叔认为,看点在美俄是否能通过这一较高级别的双边会晤,来达成更多共识。
这,显然有助于俄乌冲突的解决。只不过,即便美俄有共识,许多方面的推进仍然会艰难。
美俄外长在吉隆坡见面
美国可以多看看东盟与亚太地区的合作,包括中俄等与东盟的合作。这对其在欧洲的决策,特别是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取舍,是有借鉴作用的。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特朗普关税大棒再次砸出的缘故,鲁比奥离开吉隆坡以后,却不前往原定计划中的出差目的地日本、韩国。
对美国来说,挠头的事儿不少。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